【国旗下讲话】以优良学风为翼——周心灵
尊敬的老师们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今天,我怀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青春的思考,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——学风建设。学风,是校园的根基,是青春的航标,更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阶梯。作为新时代的学子,我们肩负着传承文明、探索真理的使命,而优良学风正是我们逐梦路上最坚实的铠甲。
一、回望历史长河:学风是文明传承的火种
翻开中华文明的浩瀚长卷,学风始终是推动民族进步的力量。两千年前,孔子周游列国,倡导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,让教育之光照亮华夏;宋代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立下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的治学准则,至今仍在回响;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徒步千里,于茅草屋里坚持“刚毅坚卓”的学风,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。这些精神丰碑告诉我们:学风不仅关乎个人成长,更承载着民族的未来。
今天,我们身处和平年代,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,更应珍惜时光,以严谨踏实的学风致敬先辈,以追求卓越的姿态面向未来。当我们在课堂上分心刷手机时,是否想过革命先辈在煤油灯下抄写课本的艰辛?当我们抱怨作业繁重时,是否记得钱学森为破解“两弹一星”难题彻夜演算的执着?同学们,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,唯有以优良学风为舟楫,方能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。
二、立足当下校园:学风是青春最美的姿态
或许有人会问:“学风建设离我们有多远?”其实,它就在我们身边:早读时琅琅的书声,课堂上专注的眼神,实验室里反复验证的数据,考场上诚信答卷的笔尖……这些平凡的细节,正是学风最生动的注脚。在此,我想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:
1.做“勤学”的耕耘者——让坚持成为习惯
真正的学习从不是一时兴起的热血,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。数学家华罗庚仅有初中学历,却靠着在杂货店柜台边演算的坚持,成为一代宗师;冬奥冠军谷爱凌在雪场与课堂间无缝切换,用“每天多学十分钟”的积累赢得金牌与斯坦福录取通知书。同学们,让我们放下浮躁,从今天开始:早自习多背一首诗,课间多问一道题,晚自习多整理一页笔记——时间终将奖励那些默默耕耘的人。
2.做“求真”的守护者——让诚信点亮初心
考试时一张小抄的“捷径”,作业中复制粘贴的“捷径”,实验数据随意编造的“捷径”,终将成为成长路上最危险的陷阱。敦煌莫高窟的修复者们,为还原壁画色彩,在洞窟中比对颜料样本十余年;袁隆平院士九十高龄仍坚持下田,用“一粒种子”诠释科学精神。同学们,让我们以诚信为尺: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,真实记录每一组数据,用实力迎接每一场考验——知识的殿堂从不为弄虚作假者敞开大门。
同学们,此刻的校园春意正浓:玉兰树下晨读的身影,是青春最美的剪影;实验室里闪烁的仪器,是探索未知的眼睛;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,是永不言弃的见证。让我们以学风为帆,以理想为舵,共同许下誓言:从今天起,做一个虔诚的求知者——不敷衍每一堂课,不轻视每一本书,不辜负每一寸光阴;从今天起,做一个坚定的行动派——用勤奋战胜惰性,用真诚抵制浮躁,用创新拥抱变革;从今天起,做一片奔涌的浪花——在班级、在社团、在校园的每个角落,让优良学风如春风化雨,润泽心田!
愿我们都能在学风建设中遇见更好的自己,让青春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绽放绚丽之花!